在美国,有一项最烧脑的亲子教育,是美国孩子6岁前必做的家庭教育清单之一,也是美国父母是否合格的“验收机”。那就是让孩子独自到超市去购物。小汤姆四岁,是这件事情的主角,妈妈给了汤姆20美金并向他布置了一个任务——独自到超市买一盒创可贴和一瓶酸奶。汤姆攥着20美金走进超市,看到眼前琳琅满目的商品很是兴奋,当他看到吉普车玩具模型时,两眼放光,拿起来就兴高采烈地往收银台跑。收银员亲切地告诉他20美金不够,他有点沮丧,将玩具模型放回了商品架,想起了妈妈交代的任务。汤姆不知道创可贴在哪里,就礼貌地求助了一位售货员,可那里有好几种创可贴,他努力地回想,终于想起创可贴上的一个卡通猫,拿到了和家里一样的创可贴。接着,汤姆走到了酸奶区,竟然没有妈妈要的那种,怎么办?到底要不要买?买哪种?他思考了很久。他还不是很懂算术,他不知道买过创可贴后剩的钱还够不够买酸奶,于是他又求助了一位售货员,售货员帮他推荐了一盒酸奶。结账后,小汤姆兴奋地跑到超市外找妈妈。妈妈虽然看到了超市里的一切,可还是给了汤姆一个大大的拥抱。这是一项意义颇深的亲子教育,孩子拿着钱,既要克制自己的欲望,又要懂得随机应变,考验了孩子的多项能力,看似简单,实则包含了不少学问。 考验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们的自制力通常比较差,让孩子独自到超市购物,那可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,玩具往往成了最大的诱惑。 如果孩子们第一次就已经按照父母的吩咐买回了正确的物品,即使是买错了牌子、算错了数,爸爸妈妈也得窃喜了,这般自制力可不是常人能比。但如果孩子第一次没能控制住也不要紧,多次鼓励多给予信任便能做到。 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 孩子到超市,从商品的寻找、选择、寻求帮助、结账都需要与陌生人沟通,可能会难倒腼腆内向的孩子。即使是外向的孩子,沟通中还要涉及到语言表达方面,不仅需要听懂对方说什么,还需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,这真是一项技术活啊。 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从平时熟悉的日常用品着手,让孩子买回某件商品,即使第一次记不住,下一次他们为了出错,便会刻意记忆,这对年幼的孩子训练记忆能力非常好。因为买对买错都能及时反馈,让记忆跟大脑中已有的认知产生连接和刷新,这种习惯也将有利于孩子将来的记忆学习。 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购买的商品,超市不一定有,或者某些牌子已经卖光了。这对孩子来说是突发事件,如果他能淡定应对,不慌不忙地跟售货员沟通,或调整商品牌子购买替代商品,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。但第一次没能淡定应对的孩子也不要紧,应变能力也可以培养的,即使他们多次由于意外而没能买成功,随着经验的积累,他们一定能越来越老练的。 让孩子懂得金钱的价值 当孩子拿钱去购物并成功完成这一过程后,他们便知道了原来这样的一张纸能买来吃的、喝的、穿的,还有玩的。也从这一刻起,他们开始懂得珍惜金钱。 关爱提醒:这堂课,4岁后便可以尝试,最迟到6岁。因为6岁后的孩子已经到了拥有零花钱的阶段了,提前给他们上好这一课,对他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。但是,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安全。防拐、防骗、防走失,防意外,这些安全要点,需要家长平时跟孩子一起购物时就要提醒的。如果不放心的话,家长可以一开始跟随在孩子身后以避免意外的发生,待确保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良好并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,便可以尝试完全放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