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病!给宝宝营造健康卫生的环境 秋冬交替,宝宝身边有哪些健康隐患? 家居环境潜藏多种致病菌,如霉菌、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结核杆菌、肺炎双球菌等,随时危害着家人的健康。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,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养,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。细菌的表面积大,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,生长繁殖迅速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一般来说主妇都会带上橡胶手套和口罩,屏住呼吸、小心翼翼的使用化学制剂进行消毒杀菌。化学灭菌虽然高效,但是由于化学制剂自身的腐蚀性,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;同时由于化学制剂使用后的残留,会对家居环境造成二次化学污染。 冬季病菌易让宝宝生哪些病? 在一年四季里,冬季最容易患病,其次是春季、夏季、秋季。冬季气候变化多端,再加上病菌滋生,抵抗力低下的宝宝很容易就会生病,所以,冬季提高宝宝抵抗力就成为各位爸爸妈妈呵护宝宝的重点工作了,那么要如何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呢? 首先是肺炎,它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,在我国,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24%~56%,婴幼儿发病率更高。秋冬交替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,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,肺炎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,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24%~56%,婴幼儿发病率更高,因此,冬季预防小儿肺炎是非常重要的。 其次是急性支气管炎,症状轻的宝宝一般无发热或只是低热,严重者会发高热达38~39℃。肺部可闻痰鸣音和中湿罗音。这些症状会影响宝宝的睡眠和食欲,甚至有的宝宝可能发生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消化道症状。有些婴幼儿以反复喘息为主要表现,肺部可闻及喘鸣音,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,常与病毒感染和过敏体质有关,部分日后成为哮喘,应引起家长注意。 还有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,正值秋冬交替时节,也是秋季腹泻的流行期, 这种腹泻最喜侵犯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。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,以发病急、病情重,发热、上呼吸道症状重,呕吐多、腹泻频,排洗米水样或蛋花汤样水便,常伴失水酸中毒等全身症状为其特征。若不及时治疗,宝宝易严重脱水,甚至休克。 小心儿童“居室综合征” 近年来,发现一些症状,主要表现为咳嗽、头痛、双眼不适或眼痛、胸闷、精神不振,基至发生一些过敏反应等。 经检查和分析,这些小儿被诊断为小儿居室综合征。原来。这些患儿是由于长时间受到城市居室内的空气污染所致。 1. 厨房烹饪时,油脂热化过甚而很快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气态物质,如丙烯醛等,对小儿的呼吸道和眼睛有危害。 2. 家庭内烹饪时使用的燃料,如煤、煤气等,在燃烧时放出烟尘与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,可刺激小儿的呼吸道,易引起小儿感冒、哮喘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。同时还危害小儿的皮肤、口腔、眼、听觉器官。 3. 吸烟者造成小儿的被动吸烟。香烟点燃后所释放出的一氧化碳、尼古丁等有害气体,可刺激小儿的喉头与声带。烟雾中的尼古丁,可影响小儿的神经兴奋性传导,久而久之可导致小儿精神不振、记忆力下降等。 这种居室污染,城市要比农村严重,所以,小儿居室综合征主要见于城市的小儿。 怎样预防儿童“居室综合征”? 为预防小儿居室综合征,可采取对应措施,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,经常开窗换气。烹饪与油加热时,应注意掌握适当的火候,油锅冒烟时迅速倒入菜肴。改良通风不好的煤炉与煤气灶,使其燃烧得更为充分。并安装必要的烟道和鼓风机。室内,成人不宜抽烟。有条件时可装置负氧离子发生器,净化居室空气。室内养花净化空气。经常让小儿到室外吸收新鲜空气。 给妈妈宝宝舒适的居室环境 家是孕妇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,居室环境的安全性对母婴健康有更重要的意义。 居室不论是宽敞舒适的住房,还是狭小拥挤的住房,最首要的问题是解决阳光照射和室内保温的问题。没有阳光的屋子,孕妇及将来问世的孩子得不到阳光的照射,身体中的钙吸收就会受影响,也将影响孕产妇及孩子的骨胳发育。由于没有阳光,室内阴暗潮湿,还会增加产妇的产后病如关节疾患等。如房屋的通风、保温不好,夏季室内潮湿高温,冬季寒冷,也不利于孕妇和婴儿的健康。 一般新居装修完3个月或半年后方可人住。如果想在新居室怀宝宝,可以请专业人员检测房中有无苯、甲醛等化学毒物的污染、石材的放射线是否超标等。准备将来婴儿用的房间时,使用的装修、装饰材料都应选择无毒、容易清洗的。装修完毕,给孩子放置衣物、玩具的柜子等搬进房间以后,要提前开窗通风,让挥发出来的有害物质充分散去。 如果即将搬进别人使用过的房间,搬人前应进行一次消毒。因为,房间的墙壁、地面等表面,可能沾有多种病菌或病毒。可以选用下面介绍的消毒方式,但消毒过后要充分开窗透气,室内不要使用纯毛地毯,纯毛地毯容易产生尘螨等寄生虫,引起哮喘等疾病;如果要使用,必须经常清洁。 在居室内摆放几盆花卉,既有美化环境、增添雅兴的作用,也可调节空气,但是也有很多弊病。 1. 卧室内不宜摆放过多的植物。一般花卉在夜间会同人一样吸收氧气,呼出二氧化碳。因此,居室内若放花太多,就会造成花与人“争”氧气现象,影响人体健康。 2. 花香大多有益健康,但有香味过于浓烈时,如夜来香等,人们长时间处于这种强烈气味的包围中,特别是睡眠时呼吸这些气息,难免有损健康。 3. 有些花卉含有对人体有害物质,不宜放在居室中,如果茎叶液汁散发出来的微粒,有强烈的刺激性,触及皮肤会过敏、发痒。 4. 松柏类花木的芳香气味对人体的肠胃有刺激作用,不仅影响食欲,而且会使孕妇感到心烦意乱,恶心呕吐,头晕目眩。 温馨提醒:烹调用的食用油要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。做饭时,注意避免爆炒、炝锅、油炸,可以选择蒸、煮、轻炸、清炖等烹饪方法。 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整个妊娠过程,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,家庭气氛和谐与否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。和谐的家庭气氛是造就身心健康后代的基础。在和睦相处的氛围中,准妈妈得到的是温馨的心理感受,胎儿也能在如此良好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熏染,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育。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呢?其实,关键是要多搞精神上的“投入”,使夫妻生活更趋和谐。 宝宝护理的3个“卫生死角” 相信爸爸妈妈在迎来宝宝的诞生后,喜悦之情难以言表。我们之前在文章中提到过新生儿护理小技巧,为刚刚为人父母的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新生儿宝宝的护理小常识,但是爸爸妈妈要注意喽,看看以下宝宝护理的3个“卫生死角”你有没有呢? 1. 经常亲吻宝宝的嘴巴 我们能理解父母喜爱宝宝的心情,但是宝贝们的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都还有待完善,这样的“亲密接触”很容易将大人身上的细菌传染给宝宝(如口腔中的微生菌就会通过这样的途径被传染到宝宝身上),导致宝宝生病。 Tips:情感交流的方式个可以多种多样,比如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,或者用亲吻额头、小手代替亲吻嘴巴,更要避免让其他来探视的人随意亲吻宝宝的嘴巴和脸颊。 2. 用嘴巴吸奶嘴尝试牛奶的温度 用奶瓶喂奶时,有的父母因为无法把握温度,就直接吸一口来判定,实际上这样做会让大人口腔中的细菌依附到奶嘴上,然后再进入宝宝的身体。如有的家长有蛀牙,而宝宝也有蛀牙,就是这种不良习惯导致的。 Tips:如果对牛奶的温度没有把握,可以将奶瓶倒过来,将牛奶滴几滴在手臂的内侧,如果感觉不烫也不凉,说明温度比较合适,可以给宝宝喝。 3. 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有的家长平时不太注意卫生,不良的卫生习惯一方面会影响孩子的健康,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染上不良的卫生习惯。 Tips:家长平时除了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还要教孩子也学会,看见孩子出现不好的卫生习惯,也要及时制止和纠正。 如何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,对促进幼儿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。 1.在日常生活中培养。从每一件小事入手。 例如,给孩子穿衣时,表扬他的衣服漂亮,并说弄脏了就不漂亮了。在清理房子时,问孩子的玩具是否整洁,让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整理自己的东西。 2.通过作业和游戏进行诱导。 在游戏活动时,让孩子按游戏中角色的行为要求自己,克服幼儿的一些不卫生的习惯。 3.多作示范和练习。 由于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差,父母要多作细致的示范。例如,教幼儿洗手、洗脸等等。 要重视宝宝玩具的卫生 有的父母比较重视宝宝的饮食卫生,但对宝宝玩具的卫生状况却重视不够,使玩具成为威胁宝宝健康的一个隐患。 玩具是宝宝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好伙伴。但是,宝宝玩耍时常常喜欢把玩具放在地上,这样,玩具就很可能受到细菌、病毒和寄生虫的污染,成为传播疾病的“帮凶”。根据细菌学家的一次测定:把消毒过的玩具给宝宝玩10天以后,塑料玩具上的细菌集落数可达3000多个,木制玩具上达近5000个,而毛皮制作的玩具上竟多达2万多个,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啊! 可见,家长要重视玩具的卫生,定期对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。至于采用何种方法消毒,要看玩具的材料。一般情况下,皮毛、棉布制作的玩具,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几小时;木制玩具,可用煮沸的肥皂水烫洗;铁皮制作的玩具,可先用肥皂水擦洗,再放在日光下曝晒;塑料和橡胶玩具,可用市场上常见的龙安84、滴露等消毒液浸泡洗涤,然后用水冲洗、晒干。 另外,要教育宝宝不要把玩具随便乱丢乱放,家里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宝宝玩耍的场所,有条件的家庭可准备一个玩具柜或玩具箱,将玩具集中存放。不要把玩具拿到厨房或卫生间里玩。 教育宝宝不要把玩具放在嘴里咬,有的宝宝喜欢一边吃东西一边玩玩具,这个习惯也不好,玩具上沾染的细菌很容易通过宝宝的手进入嘴里,一定要玩完玩具洗干净手才能吃东西。需要用嘴吹的玩具最好不要与人合玩,以防传染病交叉感染。 幼儿习惯养成系列——卫生篇 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,可以降低在团体生活中受到各种疾病传染的几率,也能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。一旦好习惯养成,孩子会自动自发地保持,这对个人形象也大有好处。 Q:宝宝在家里都不爱洗手,那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呢? 首先不同年龄的幼儿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,3岁以下的孩子我们要用游戏、儿歌、歌曲或者故事来引导孩子把抽象的转化成具体形象化的动作,便于幼儿理解,比如,洗手的儿歌:打开水龙头,冲湿小小手,关上水龙头,轻轻打肥皂,手心搓一搓,手背搓一搓,手指手缝别忘掉;打开水龙头,冲干小小手,轻轻甩三下1、2、3。 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学习洗手的步骤,使幼儿逐步的理解形成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。 Q:每天都要给宝宝洗澡吗? 冬天最好一周1-2次洗澡,夏天最好每天都要给孩子洗澡,在洗澡的过程当中,如果幼儿排斥洗澡的话,建议在洗澡时放一些防水的玩具,陪伴幼儿一起来洗澡,在洗澡的过程中,要最后洗孩子的头部,以免孩子排斥洗澡。 如果剖腹产的孩子,建议先用盆洗,再逐步过渡到用喷头洗浴(原因:剖腹产的孩子没有经过母体产道的挤压,容易触觉失调,对于喷头淋浴的刺激特别的排斥,所以要是先用喷头淋浴洗澡,幼儿会对洗澡产生逆反心理,从而排斥洗澡)。 Q:宝宝经常在外面玩难免会弄脏衣服,家长为了让孩子保持卫生,是否要限制孩子的玩耍呢?如果不限制,是否违反了培养孩子卫生习惯呢? 家长不要限制孩子的玩耍,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当中,可以锻炼各种方面的能力,比如有好多家长禁止玩沙子,玩沙子的游戏对孩子的触觉发展、本体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提升,如果家长限制了孩子玩游戏的权利,那也就限制了孩子各种能力的提升,建议家长不单不要限制孩子玩耍,更要陪同孩子一起游戏,如果衣服弄脏了,可以再换,但是限制孩子的发展,是用什么都弥补不回来的。 在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时,家长应该还注意哪些问题呢? 第一多实践: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,6位家长围着一个孩子,包办代替的现象非常严重,使孩子养成娇惯、胆小、专横的坏习惯,建议家长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,家长可以在旁边给予引导和适时的帮助,让孩子在实践中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; 第二理性教育:遇到孩子做错事情,要根据孩子理解水平给予讲解并告知应该如何去做,要多用肯定的口吻,比如“应该怎样……”“要怎样……”多用这样的口吻引导幼儿,少用否定的口吻,比如“不准……”“不允许……”,遇事要多强调,正面引导,这样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概念,如果需要示范,请家长一定要放下面子跟孩子一起来做; 第三要适当的表扬和鼓励,3岁以下的孩子要鼓励每一个小的闪光点,3岁以上的孩子特别希望家长给予好的评价,这时家长要表扬幼儿克服困难做到的事情、进步的事情,不要乱给孩子戴高帽,给孩子错误的引导;第四言传身教,要求孩子做到的,首先家长要做到;第五要常坚持,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需要家长长期的教导,孩子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,学习21次才能记住,希望家长在培养过程中要有耐心;第六要与幼儿园配合一致(每个幼儿园培养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,希望家长能与幼儿园老师常沟通) |